對抗流感,除了醫療,也是全民知識與習慣的戰役!
民眾預防H1N1-A型新流感的方法,與預防流感和SARS相似 防疫概要: 1.少接觸疫區、有接觸病發者自我居家管理7~10天、有流感症狀諮詢防疫專線1922,病發後盡快於黃金48小時內就醫治療,就醫時務必戴口罩且盡可能避免搭大眾運輸工具。2.醫療級口罩、手套、穿長袖衣褲。3.不隨處觸碰物品或地方、不手觸摸眼鼻嘴、常洗手。4.稀釋漂白水消毒、75%酒精消毒、衣物高溫烘乾。5.對談離2公尺、勿身體碰觸、不和人分食、不共用隨身物品。6.室內空氣要流通、避免人多處。7.注意個人保健 ~預防H1N1新流感~ 1.感染H1N1 新型流感之症狀:人類感染H1N1 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,確診病例為發燒90%、咳嗽84%、喉嚨痛61%、流鼻水、酸痛、頭痛、寒顫與疲勞,有些病例出現腹瀉、嘔吐症狀。 一有流感或發燒症狀可先撥電話1922諮詢(免付費防疫專線), 病發後盡快於黃金治療期48小時內就醫投藥 (抗流感病毒藥劑於症狀開始48小時內投藥效果較佳,且只對流感病毒有效,無法治療其它呼吸道感染及引起之併發症。),就醫時務必戴口罩,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,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,勿用手掌擋噴嚏!若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,就醫時盡可能避免搭大眾運輸工具。治療期間停止上班上課在家休息! 2.避免或減少去疫區及接觸病發者,較難以預防的是,SARS是發燒後才有傳染力,然而新流感發燒前1天就有傳染力,且約有一成多不發燒、三成無症狀,難以用發燒來作為完全預防感染擴散,而H1N1新型流感潛伏期為1~10天,如有接觸疫區或接觸病發者,最好在家自我管理7~10天觀察。 3.萬一爆發流行期間,少出入人多或密集的場所,尤其是屬於密閉式空調的場所(如~捷運等密閉窗無自然通風的密閉空調環境) 4.流行期間如有必要去人多或密閉這類場所,務必戴上口罩及手套,建議穿著長袖衣褲,不要隨處觸碰物品或地方,不要用手觸摸眼睛、鼻子或嘴。病毒除透過空氣飛沫傳染外,經常會透過人手接觸物體上沾附的活病毒間接方式感染,所以要勤用肥皂洗手或70%酒精乾洗(正確洗手方式詳見:http://wwwu.tsgh.ndmctsgh.edu.tw/public/web/wash_hand.html)(病毒能在布手帕上存活1小時,在人手上存活70小時,在硬質表面物上能存活72小時),(一般用醫用級手術口罩就可,高感染區以N95、FFP1、FFP2的口罩)(手套以正面為膠面或皮面為優,可減少手直接碰觸物品上的病毒) 5.流行期間,辦公室、教室、等室內場所,宜開窗保持良善室外對流通風(可降低室內病毒濃度),室溫不宜太低(病毒在溫度高的狀況生命期較短),亦須戴上口罩及手套及勤用肥皂洗手(如無水洗手,可用含75﹪酒精的乾洗液消毒) 。 6.不要和人以接吻、握手、擁抱等身體碰觸方式打招呼 7.人與人對話,可能的話保持1公尺以外的距離 (如有一方有呼吸道症狀或接觸過疫區,交談時儘可能保持2公尺以上距離) 9.戴口罩及橡膠手套清潔消毒住家及辦公室,保持如電話等常用物品的清潔,(病毒能在布手帕上存活1小時,在人手上存活70小時,在硬質表面物上能存活72小時)(清潔消毒可用一般市售漂白水稀釋次氯酸鈉0.05%(500ppm)濃度擦拭,公共場所宜用1%以上濃度擦拭或噴灑,不過漂白水會釋放氯化物,使用時空氣務必需要流通,及戴口罩和橡膠手套使用)或75%酒精消毒。 10.流行期間,盡可能少去醫院探病,如有必要去醫院探病或就診,除務必戴上醫療級以上口罩,穿上長袖衣褲及手套,待診時儘可能在空氣流通的室外待診!離開醫院後口罩手套要丟入塑膠袋封實後在丟棄,之後務必用肥皂洗手,而身上衣物回去後要馬上清洗並用高溫烘乾或曬大太陽! 11.平時就注意個人保健,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充分的休息及睡眠! 12.相關疫情或防治措施,可參閱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 http://www.cdc.gov.tw,或撥打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。 ps: N95又貴又常缺貨! 其實一般場所,使用外科手術口罩應可應付 如還是擔心,可一次戴上2個外科用手術口罩,搭配長袖衣褲、戴手套、常洗手、與人保持一定距離、不要隨處觸碰物品或地方、不要用手觸摸眼睛、鼻子或嘴! 配合預防H1N1新型流感的方法,會比單單只戴上N95口罩,更有保障 請勿帶有排氣閥的口罩!因此類口罩佩戴者吸氣時會經過口罩過濾處理,但吐氣則未經過過濾處理就直接排出,若不希望佩戴者(如帶菌者、被隔離者)所吐的氣感染其他人,就不適用。 就醫護人員而言,可否用有排氣閥的口罩,應該考慮所照顧的病人是否會因呼氣上的可能病菌影響病況(一般外科手術下,因為傷口怕感染,絕對不可以使用,其他情形可以依此原則判斷),以及若被感染後可能影響的層面等方面進行考慮。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iosh.gov.tw/Publish.aspx?cnid=427&P=1332#Q:是不是口罩捕集等級越高就越好?) |
H1N1新流感居家者家人之提醒注意事項
一、家人可以協助居家隔離者之事項如下:
(一)最好讓病人居住於單獨的房間;如家中有二間以上浴室,可讓病人單獨使用一間。
(二)病患使用過的餐具,用水、清潔劑澈底清洗即可。
(三)病患的衣物可照一般程序清洗。
(四)病患使用過的面紙應置於垃圾袋中,與其他家庭垃圾一起丟棄;為方便病人丟棄使用過的面紙,可放置一垃圾袋在病患床邊。
(五)除了就醫,儘量讓病人在家中休養,需外出辦理的事務儘量由家人代勞。
(六)為病人準備足量的外科口罩。
二、家人照護居家隔離者以降低感染風險之方式如下:
(一)儘量由同一成員照料病患。
(二)其他同住者如未曾罹患H1N1新型流感,或並非主要負責照料病患者,在居家隔離結束前,避免進入患者房間。
(三)配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風險。
(四)同住者隨時注意自身健康狀況,如有不適,立即尋求醫療協助。
(五)病患及家人均應保持勤洗手之衛生習慣。
(六)病患及家人均應遵守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:
Ø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,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,並將口鼻接觸面向內摺後再丟進垃圾桶。
Ø 打噴嚏時,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若無面紙或手帕時,可用衣袖代替。
Ø 如有呼吸道症狀,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2公尺以上距離。
Ø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,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。
三、家戶消毒之方法如下:
(一)消毒之前請先清潔。
(二)消毒時請佩戴口罩。
(三)使用政府核可的消毒藥品,並遵照其使用說明。
(四)除地面及其他水平表面外,應特別加強病人常碰觸的表面之消毒,如床舖之扶手、床緣、床邊的桌子、電視遙控器、電話、洗手間設備的表面(門把、扶手、便器、通風口等)。
(五)除非有明顯的髒污,天花板、牆壁、窗簾等無須特別處理。
(六)大範圍的環境與空氣消毒,沒有必要。
詳見:豬流感診斷方法研究進展http://www.cqagri.gov.cn/detail.asp?pubID=241186&page=3
而N100、P100、R100三型口罩都是用0.3微米(另一說為1微米顆粒)微粒進行測試時,阻隔效率須達99.7%以上;N99、P99、R99都是過濾率在99%以上,而N95、P95、R95都是過濾率在95%以上。
因此,N95口罩是用0.3微米氯化納微粒進行測試,阻隔效率須達95%以上,並經帶用者臉龐緊密度測試,確保在密貼臉部邊緣狀況下,空氣能透過口罩進出。符合此測試的才發出N95認證號碼。N95口罩可以反覆使用一個月,孕婦、患有慢性呼叫道疾病或哮喘病者,不適宜使用N95口罩。
從病毒顆粒大小和口罩縫隙的大小看來,假如病毒可以單獨在空氣中漂浮傳染,則所有的口罩(含N100)都無法有效百分之百地過濾SARS病毒(病毒直徑只有0.12~0.08μm微米,但所有口罩都是在懸浮顆粒直徑為0.3微米(或1微米)時仍有極小部分顆粒沒有被過濾掉。
好在病毒通常和患者的口鼻分泌物黏在一起,所以需要被過濾的實際顆粒應該明顯地比病毒直徑0.08微米還大。因此,N95就有機會有效地把病毒濃度降地到對人不具有威脅性,或威脅極低的程度。
詳見:SARS防護口罩介紹http://adek123.myweb.hinet.net/sars1.htm
感冒時若為避免飛沫傳染給別人,那麼應該考慮有效之防飛沫口罩,如第二節第二段所介紹美國所建議之規範(避免噴出4微米飛沫),這也是預防感冒的一項推廣觀念,感冒患者戴上口罩,可避免飛沫散布,也可減少不必要之手接觸飛沫而散布病毒之機率。
再者若戴上口罩是為了避免感冒病毒侵入呼吸系統,就病毒而言,必須附著在飛沫上,因此防護概念上就在防護飛沫,雖然飛沫粒就可能很大(打噴嚏的飛沫,甚至肉眼可見),但飛沫會逐漸乾燥,粒徑會變小,若要使用口罩來防護,需要考慮防護粒徑較小微粒之口罩,才可能達到有效防護之效果。因此給您的建議,最好是採用其他防護方法,不然應該使用工業用口罩(如前面所介紹之N95、FFP1、FFP2標示的口罩)。
文獻上提到感冒可能由接觸及空氣傳染,感冒患者擦鼻子、遮口、抹臉等動作時,可能將含有病毒的身體粘液沾到手上,再透過手把病毒轉移到其接觸的地方?電話機、門把手、扶梯等等,感冒病毒能在布手帕上存活1小時,在人手上存活70小時,在硬質表面物上能存活72小時,健康人透過觸摸這些污染了病毒的手或物品,用手摸自己的眼睛、鼻子便會染上感冒,因此預防感冒應該是勤洗手,經常用肥皂洗手,感冒時不要用手或手帕直接去擦鼻子和眼睛,最好用消過毒的衛生紙。另外一方面文獻也談到感冒患者的飛沫,只有8%含有病毒,雖然如此,仍不可輕忽飛沫傳染,應該避免太靠近感冒患者,避免與感冒患者同處密閉房間內,最後不得不才選用口罩。
詳見:拋棄式口罩之使用注意事項http://oldwww.iosh.gov.tw/netbook/mask1.htm
留言列表